非洲大蜗牛?非洲大蜗牛的防治方法

admin|
232

非洲大蜗牛

非洲大蜗牛(学名:AchatinaFulica):是中大型的陆栖蜗牛。成体壳长一般为7-8厘米,最大则可长到超过20厘米。夜行性,杂食性,大多是在潮湿环境中活动,喜欢在下雨及夜间出没。平时躲在阴凉的地方,且在壳口上做一层白膜(假口盖),只余一个小孔来呼吸,将螺肉缩入壳内以防脱水,等到环境转好后再出来。食物包括农作物、林木、果树、蔬菜、花卉等植物,饥饿时也取食纸张和同伴尸体,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,可危害500多种作物。该物种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,尤其是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,食用则危害极大。非洲大蜗牛一次可以产下30到700粒卵,繁殖很快。是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,列入《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》。对蔬菜等农作物危害极大,系中国国家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。

非洲大蜗牛的防治方法

机械防治:

可利用黎明、黄昏、夜间或雷雨后,蜗牛活动觅食的时机,进行人工捕杀,还可利用其习性,用食物诱杀。

农业防治:

利用农业栽培措施,改变生态环境,蜗牛喜湿但忌水,水旱轮作可杀灭蜗牛,铲除花圃、菜地周围的杂草,破坏其越冬越夏场所,也可减轻蜗牛危害的发生。

化学防治:

常用的方法有:用四聚乙醛(1.6%),使用10kg/ha喷雾,或用15%四聚乙醛粉剂50kg/ha、4%氨基甲酸酯100kg/ha、硫酸铜125-250kg/ha、硫酸铁125-250kg/ha喷雾。

扩展资料:

非洲大蜗牛的危害情况:

非洲大蜗牛既是农林生产的危险性有害生物,又是人畜寄生虫的中间宿主,尤其是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,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。

1、文献记载非洲大蜗牛可危害草本、木本、藤本等植物500多种。

可对蔬莱、花卉、甘薯、花生等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,有时可将植物枝叶吃光。

1932年,我国台湾省从新加坡引入非洲大蜗牛,作为食用螺人工饲养,随后因无销路被弃之于田野,结果在50年代导致台湾农业的毁灭性灾难。

2、非洲大蜗牛也是人畜寄生虫的重要中间宿主。

该螺传播的嗜酸性脑膜炎引起剧烈的头疼、呕吐、嗜睡,并伴有脖子硬等症状,严重的会导致死亡,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。

此外,由于非洲大蜗牛爬行过后留下的黏液痕迹,降低了产品的商业价值,引起经济损失。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非洲大蜗牛